髮基因 頭皮調理專家
濕疹與乾癬如何分辨?5分鐘一次搞懂差異

濕疹與乾癬如何分辨?5分鐘一次搞懂差異

髮基因諮詢團隊

很多人會望文生義,以為乾癬就是皮膚太乾導致,而濕濕油油則是濕疹──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,常使得患者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。

台灣有哪些常見濕疹種類?

地處亞熱帶的台灣,濕熱的天氣容易讓人好發脂漏性皮膚炎和異位性皮膚炎,這兩種皮膚炎症狀,都可以歸類在濕疹的範疇,也是台灣很常見的皮膚問題。

什麼是脂漏性皮膚炎?該怎麼治療與改善? 認識異位性皮膚炎!治療與保養方法完全揭露

什麼是乾癬?乾癬又有哪些症狀?

乾癬屬於自體免疫性失調的疾病,和遺傳有關,並不具備傳染性。好發於季節變換與冬季乾冷交替時,由於皮膚的免疫系統過強,導致代謝表皮細胞生長速度增加,累積成為有厚度的紅色斑塊,因表面覆蓋銀白色鱗屑,又稱為「銀屑病」。症狀有發癢、發痛,甚至灼燒感。

乾癬依據皮膚的狀況,可分為5種類型:斑塊型(最多)、點滴型、膿包型、反轉型、紅皮型,通常發生在手肘和膝蓋等關節處,但也經常在頭皮和指甲等部位,發現增生部分。根據統計,約有20%乾癬患者會併發關節炎。

該怎麼治療乾癬與保養頭皮?

  • 1.常見的治療方式

    乾癬需要長期治療,常見的治療方式以局部治療外用藥膏,如皮質類固醇、維生素D3衍生物、煤焦油洗劑、和窄波紫外線B光照等治療為主軸。

    全身性治療包括免疫藥物,如口服A酸、治善錠(Methotrexate)、環孢靈素(Cyclosporin),以及最新的生物製劑:生物製劑是一種蛋白質,可以抑制發炎途徑和發炎因子,每1-3個月可用皮下注射方式治療,健保已可給付。

  • 2.停止摳除結痂傷口

    大多數患者看到頭皮屑或斑塊形成,會很想將之摳除,但愈摳愈癢,還會使傷口患處不停增生,使頭皮問題更加惡化,因此停止摳傷口很重要!

  • 3.避免吃大補與油炸、菸酒等刺激類食物

    由於乾癬是免疫系統失調的疾病,需要避免食用如:靈芝、巴西蘑菇、牛樟芝、紅肉、甲殼類等免疫力保健與高營養、高過敏原的食物。

    但如果患者真的想食用的話,可以先服用抗組織胺,或根據乾癬的治療與控制狀況少量的嘗試使用。

  • 4.溫和洗淨、加強肌膚保濕能力

    日常清潔可以選擇低敏感、低刺激的洗劑商品,依照狀況去角質,週期性溫和的清除老廢角質,並且使用高保濕、高修復因子的保養品來強化肌膚,提高頭皮的儲水力與外部防禦力,減少外在過敏原所導致的皮屑增生問題。

延伸閱讀